富二代app绿软


民乐系
  
民乐系
     News
 当前位置: 富二代app绿软 >民乐系 > 新闻快讯

民乐系易加义教授竹笛讲座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7/12/27 14:58:00   


应台湾音乐界相关部门的邀请,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易加义教授与著名笛子演奏家余占友于2007年12月1日晚在台北国家音乐厅成功举办了以演奏十孔笛为特色的“川江笛韵黄山情”笛子音乐会(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十八)。这不仅是十孔笛的一种推广,更是建立与外界沟通的一个重要桥梁。 易教授台湾、香港之行,感悟较深,返校后欲与众师生共享。2007年12月26日上午10点,在四川音乐学院民排厅里,易加义教授为到场的众多学子、竹笛爱好者们献上了笛子讲座。讲座内容丰富,主要涉及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 关于川音“十孔笛”的历史及发展。 易教授在讲座开始便对四川竹笛的历史及发展进行了讲述,他讲道:“四川音乐学院作为西南地区的最高音乐学府,肩负着传承、创新民族音乐的重任,我院沈文毅老师研制出的十孔笛便打破了竹笛演奏的局限性,增强了竹笛的表现力。最早1953就读川音琵琶专业的韩素德选修了十孔笛,1954年十孔笛教学正式纳入竹笛专业的一项教学科目,当时首批专业学习十孔笛的前辈有54届的旦国芦、55届的张宝庆,56届的王其书等,他们通过对十孔笛的不断学习和研究,逐步显示出其特色,将这一特色乐器一代代传承发展。”随后,易教授回忆讲述了有关《阿诗玛叙事诗》的具体创作过程。1982年,他特邀其老师张宝庆教授,及作曲家易柯教授,三人联合创作了大型笛曲——《阿诗玛叙事诗》,此曲以笛子独奏与乐队协奏的演奏形式出现,采用了十二平均律。乐曲除了运用传统竹笛的一些滑音演奏手法外,也借鉴了一些西洋长笛的演奏手法,把传统的民族风格和丰富的演奏技巧作了有机结合。在和声运用上,有些段落有意打破传统和声的功能性,使之更具有色彩性。在很多片段,旋律始终处于和弦的三度音上(大三度),而根音与五音根据旋律作平行的同步进行,这为取得一种神秘的空幻音响,为适应神化题材的音乐表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曲式的安排、和声的运用、复调的穿插、配器的色彩性等等方面,都有意地让这些技术服从于乐曲基本情绪与格调的需要,这就要求独奏笛子应具有其演奏上的一定难度与音乐表现上的一定深度,既保留传统竹笛风格又健全了半音的十孔笛作为独奏笛子可以说是恰到好处。《阿诗玛叙事诗》1982年荣获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二等奖,并在音乐界几度引起轰动。   二、 关于竹笛当前状况。 易教授对竹笛的现状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如今随着民族器乐走向世界的发展趋势,传统的六孔笛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已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近些年来,竹笛的乐器改革也日渐频繁,出现了七孔笛、八孔笛、九孔笛、十孔笛、十一孔笛、加键笛等多种形制。但从其运用情况来看,都不甚理想。 首先推广乐器要有作曲家、演奏家的支持,形成一套完整体系。四川音乐学院的易柯、易加义、张宝庆创作的《阿诗玛叙事诗》,王其书、黄虎威创作的《三峡随想曲》易加义创作的《西域行》,文峰、将伟创作的《楼兰随想》,郑济民创作的《蝴蝶梦》,王其书移植《美丽的塔什库尔干》、及易加义移植的大量国外名曲《霍拉舞曲》、《野蜂飞舞》、《查尔达斯》、《流浪者之歌》、《单簧管波尔卡》等等作品,在国内屡获大奖,得到了国内外音乐人士高度评价。 通过这些实践证实川音十孔笛在指序排列及音色、音准等方面最为方便、科学。   三、 台湾、香港音乐会有感。 值得一提的是易教授对台湾、香港的音乐会有较深的感触,也是促使他开展此次讲座的重要因素。在台湾短暂停留的数天中,易老师深深地感到台湾艺术界人事对音乐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据易老师讲述,从他到达台湾那一刻起,除了短暂的休息,每时每刻都在抓紧时间排练,合乐队、钢琴伴奏,每天都忙到很晚才休息。白天的排练已经很疲劳,晚上还要和林谷珍老师商讨音乐会的事情,根本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有一次,天刚蒙蒙亮时,还很疲倦的易老师和余占友老师跟随林谷珍老师坐了几个小时的汽车来到距他们演出地点三四百公里的一所艺术大学讲学。到了艺术大学时学生们已经做好准备在礼堂里等待着老师了。稍作准备易老师他们就开始了讲座,讲座不单单是讲,要做很多示范,使同学们了解我们的十孔笛。几个小时的讲座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十孔笛的认识与了解。讲座结束,易老师他们一行又借着日暮回到演出的地方••••••说到这里,易老师非常感慨,说:“做为我们搞专业的,基本功一定要扎实。有的时候,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说吹马上就要吹,说奏马上就要奏。搞专业的随时都要拿得出手,这做为我们音乐学院的专业学生们都是必备的素质。”接着易老师谈起台南艺术大学的学生举办的音乐会,给予他们高度的评价与好评。   四 、如何更好地发挥川音竹笛的特色。 易老师说在台湾,像林谷珍老师这些艺术界的人们就是这样披星戴月分秒必争的工作,他们对音乐的渴求,对工作的认真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十孔笛现在越来越被重视,被更多的专业者认可,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十孔笛学习十孔笛。所以,做为四川音乐学院的竹笛学生,十孔笛是我们的特色乐器,我们更应该首先掌握,这样我们才能展示给别人,才能推广我们的特色。易教授在讲“如何更好地发挥川音竹笛特色”时,提倡在座的竹笛专业学生及广大竹笛爱好者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将十孔笛进一步发展、完善,使其特色发挥至极致,达到全球公认的“十孔笛音乐文化”的高度。  易教授所讲内容并不单单局限于以上四个方面,同时在讲座过程中,还播放了由台湾带回的相关珍贵音像资料,使同学们增长了见识,对台湾地区的竹笛界有了进一步了解。最后,在一片热烈掌声中,结束了讲座,同学们感慨万千,对竹笛尤其是十孔笛的历史、发展、现状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chuan)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四川音乐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版权所有©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