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app绿软


作曲系
  
作曲系
     News
 当前位置: 富二代app绿软 >作曲系 > 新闻快讯

“秋之韵”—成都当代音乐节之川港音乐交流林乐培作品音乐会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2/10/25 15:50:00   


2012年10月18日晚8时,作为此次2012“秋之韵”成都当代音乐节的压轴活动——川港音乐交流林乐培作品音乐会,在四川音乐学院大音乐厅隆重举行。出席此次活动的主协办单位的领导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成都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潘太平先生、成都市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芦笙先生、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易科教授,以及来自各省、市的多位领导,各驻蓉领馆代表等嘉宾。音乐会是继去年“港韵耀金秋”之后,香港中乐团第二次访蓉。音乐会汇聚了川港音乐精英,由香港中乐团和四川音乐学院西蜀中乐团携手演出。 著名作曲家林乐培被誉为香港“音乐之父”,是亚洲作曲家同盟(ACL)、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CASH)和香港作曲家联会(HKCG)的创会理事,也是把香港引进国际乐坛的开路先锋。他探索中国新音乐50年,作品以“从传统中寻根,在前卫技法中找路”为方向,每首作品都有创新痕迹,在全球50多个城市发表过,对后起之秀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音乐会的上半场由青年指挥家肖超指挥。演出的作品是我院邹向平教授的《班车号子与山歌》,乐曲以四川民歌为素材,具有四川特有的音乐风格。音乐响起,使人联想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成都:人力板车的号子、叫卖的吆喝声,将过去的市井场景托显出来。以一曲“槐花几时开”的旋律穿插于乐曲各部,把力量、热情的气氛用优美、闲逸的情趣分攘开来,最后又把二者合在一起,形成盎然的生机。林乐培先生将古曲《春江花月夜》以变奏形式发展,保留并发挥了古琴与琵琶的演奏效果,用钢琴与乐队进行演绎。第三个作品是林乐培作于1979年的《昆虫世界》,这是一首尝试扩充中国音乐调性、和声与音色组合的试验品。全曲共分五段,每段乐曲都以音响去素描昆虫的形象,再以旋律写出其中的意境,用音乐来描绘了一个奇妙的昆虫的世界。此次在我院的演出还特别邀请了两位成都本地的小朋友作为乐段作旁白,融入了浓浓的四川风味。 音乐会下半场演出由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特约著名指挥家阎惠昌先生亲自带领乐团演绎。首先演绎的是林乐培先生在学生时代研究巴哈《音乐奉献》中的黄金对位法后写出的一页乐谱两头通的小提琴二重奏《回文曲》。两位小提琴演奏家,一位顺着演奏,一位倒着演奏,使音乐更加的抑扬起伏,十分奇妙。第二个作品《阿诗玛叙事诗》是由我院易柯院长、易加义教授、张保庆教授创作,曾获得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二等奖。乐曲体裁取自云南撒尼族叙事长诗《阿诗玛》,音乐素材主要取自撒尼族民歌《叙事诗》、《留月调》。乐曲由引子、天空闪出一朵花、拒媒、思念、回声等段落构成,音乐具有较强的叙事功能。音乐会的最后一个作品《秋诀》,是林乐培先生1978年在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关汉卿《窦娥冤》进行创作的,是香港中乐团尝试走向现代交响化的一个里程碑。这首作品的特征是“创新而不忘本”,虽然作曲家用了很多新的手法与概念,却仍能把中国传统的表演艺术作精细的描述。音乐运用许多特别的乐器以表达不同的情景,如用雷琴表现窦娥的独白;箫表现人物内心的凄凉;“众乐乱弹”则表现围观群众的喧嚣声等等,形象地突出了作品戏剧化的特点,被音乐品论家岱弘誉为是香港中乐团的“扛鼎之作”。 音乐会在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和的强烈地要求下,指挥和乐队两次返场,为全场观众带来了两首安可曲目广东音乐《步步高》和功夫电视主题歌《射雕英雄传》,在场所有观众一起互动,随着音乐整齐地呼喊,将整场音乐会的气氛带入沸腾。是林乐培大师、香港中乐团以及四川音乐学院西蜀中乐团为大家带来了这场盛大而精湛的演出,相信未来的中国音乐,会一年比一年灿烂如新地站立在世界音乐舞台。 何莲子 报道 高畅 扈滨 组稿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四川音乐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版权所有©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