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app绿软

  • 院(yuan)长信箱
  •     |    
  •     |    
富二代app绿软

东京萨克斯管四重奏专场音乐会(成都站)顺利举办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5/24 10:05:00   


2018年5月18日,ISCM成都分会•东京萨克斯管四重奏专场音乐会(成都站)在我校顺利举办。当天的音乐会精彩纷呈,座无虚席,来自各院系、各专业的老师和同学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东京萨克斯管四重奏的四位演奏家——演奏高音萨克斯管的江川良子(Ryoko Egawa)、中音萨克斯管的竹田歌穗(Kaho Takeda)、次中音萨克斯管的都筑惇(Jun Tsuzuki)、上低音萨克斯管的田中拓也(Takuya Tanaka)均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他们以精湛的吹奏技术、默契的演奏配合以及亲和的悉心讲解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 我校郭元教授在开幕词中讲到:“非常高兴我们能够邀请到这四位来自东京的优秀萨克斯管演奏家来到四川音乐学院演出。今天的演出将为大家带来五首作品。其中三首是由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创作的的萨克斯管四重奏新作品,分别是杨晓忠教授的《移动的背景》,杨新民教授的《水母》以及我的《创造太阳鸟的眼》。另外,四重奏组还将为大家带来由日本作曲家可知奈尾子(Naoko Kachi)创作的《日本鹤》(Sarurunkamui),以及由美国作曲家迈克•托克(Michael Torke)创作的《五月》(May)。这次的音乐会搭建起演奏家与作曲家、演奏家与演奏家、演奏家与作曲学子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也将当代的萨克斯管新音乐作品呈现给在场的观众。” 音乐会上演的第一首作品是日本作曲家可知奈尾子(Naoko Kachi)于2008年创作的《日本鹤》(Sarurunkamui)。作曲家受到日本鹤优雅与魅力的启发,更为它们的忠贞浪漫而折服。作品以萨克斯管的“弹舌”技巧而让人印象深刻,又通过使用萨克斯管最接近人声的音色表现出仙鹤和谐相处的场景。 第二首作品是由杨新民教授创作的《水母》。《水母》是作曲家设计的一幅古老的海洋腔肠浮游动物——水母的音响图画。通过对水母富有节律而优美的漂浮运动形态的描绘,引发并映射出作者对于海洋空间环境音响的多重联想。曲终部分萨克斯管的呜咽与哀鸣,旨在唤起人们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演奏完毕后,杨新民教授提到:“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是一个单主题的连缀变奏曲。”他还提出了自己对于作曲、创作的见解:“我认为,作曲的过程就是一个‘拿捏’的过程。这既是对素材的拿捏,也是对技法的拿捏。然而,一首作品最终会走向一种怎样的音响,其实是受作曲家的审美等观念的影响。即使拿到‘烂材料’,那么你能否通过‘拿捏’将‘烂材料’逐渐写得好听起来呢?”郭元教授也补充到,“大家有时候总觉得当代音乐恐怖,但细细回味刚才演奏的两部作品,却能感觉到它们的魅力之处,感受到其脉络和呼吸。其实,传统与当代是一脉相承的。如果传统的功底扎实,那么学习当代音乐就不会觉得困难。” 第三首上演的是郭元教授的作品《创造太阳鸟的眼》。作品以眼睛与太阳鸟的意象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与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连结起来:古蜀人用眼睛寻找、发现并创造出自己向往的“太阳鸟”。本首作品最为精彩的部分是其最后的部分,四位演奏家们被视为四只“太阳鸟”在G音上由慢到快围绕太阳作逆时针飞翔。在一个强有力的和弦后,改变旋转方向,音乐在升3/4的F音、G音以及升1/4的G音上作顺时针旋转,犹如太阳向四周喷射出的十二道光芒。“作品中萨克斯管四重奏的音色从高音到低音都非常统一,而速度的设置和小句子之间的停顿体现出作品中的东方思维”,在场的一位曾担任郭元教授该作品首演的现代器乐系萨克斯管老师如是说。几位演奏家默契、融洽的配合也令在场的作曲家、演奏家及各位老师和同学为之赞叹不已。 接下来上演的作品是美国作曲家迈克•托克于2010年创作的《五月》。迈克•托克出生于1961年,其音乐作品的风格受到爵士和简约主义的影响,因此也被称为“后简约主义”。《五月》这首作品受阿姆斯特丹萨克斯管四重奏组和新世纪萨克斯管四重奏组委约创作,与他的《六月》和《七月》是系列作品。从四位演奏家的演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品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的激情,以及中间第二乐章的沉思之意。三个乐章的灵感均源于具有美国风的动感节奏,在和声色彩变化的基础上形成作品的旋律构思。 压轴上演的是作曲系主任杨晓忠教授的作品《移动的背景》。作品为纪念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大地震而作。从刘奇琦老师对作品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知,在作曲家的想象中,萨克斯管与中国羌笛的音质相似,并且它们都具有使用循环换气演奏长调的特点,这为作曲家的创作提供了灵感。这些声音像一扇门,引导着作曲家穿越它们的世界,从不同时代和多元文化的角度去认识、感知“事物”、“事件”以及他们的背景。跟随音乐的步伐,大家感受到一片动机音群,它们形成了躁动不安的音响;乐曲中部融入了羌笛元素,那悲情的笛声,犹如盘旋在山川间的悲歌,深深地、绵绵不绝地回响着;乐曲结束部,作曲家引用了莫扎特(W.A.Mozart)《安魂曲》(Requiem Op.626)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感人肺腑的乐段——Lacrymosa。时空仿佛回到了十年前的那个五月,凄美的旋律和萨克斯管略带伤感的音色表达出作曲家和这个时空所有人对音乐的共鸣和对那场灾难的哀思。 音乐会在听众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在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中,大家看到了作曲家与演奏家的互动,了解到演奏家是如何理解、演绎作曲家的作品,也通过聆听作品对当代萨克斯管新音乐有了更为广阔的认知。

相关链接

国内音乐院校
教育相关网站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chuan)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四川音乐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版权所有© 2013